Browsed by
Category: 讀書筆記

各類讀書筆記

[讀書心得]–圖解新制裁報選好股<五章>

[讀書心得]–圖解新制裁報選好股<五章>

本章主要提到財報附註細節的重要。

第五章:好股、壞股5分鐘精準揪出

  1. 附註占了財報的90%,四大表不過一點點,所有的數據透過運算也可以得到各種指標,但是要再去看附註,才可以了解這些指標的意義。
  2. 第4季的財務報告的附註才是比較完整的,而且也有個體跟合併兩種報表。
  3. 附註中的<附註揭露事項>,都會包含一些重要的東西,可以的話不要漏掉。
  4. 地雷股會動的手腳:
    • 應收帳款跟存貨異常增多,來虛增營收。
    • 自由現金流長期負數
    • 帳上有很多轉投資,而且很多都在50%以下
    • 買很多的金融商品
    • 突然換認證會計師與高階主管異動頻繁
    • 大股東接連申報轉讓
    • 大股東質押比例過高
    • 管理階層過於重視公司股價
  5. 一般財務操作手法:
    • 調整損益表中的會計項目,有時還會有時間落差
    • 延長折舊年限,像是高鐵就來這招
    • 轉投資將資金移往海外,轉移資金至海外,讓會計師無法追查,還有很多長期投資的也是一樣
    • 調整現金流量表,控制貨款支付時間來美化現金流出的項目,或是用借款來支付應付賬款
  6. 長期投資非控制權益占比過大是財報裡面風險比較高的部份,前者指的是財報資料的不透明,後者是外部股東占比過大稀釋掉公司獲利。
[讀書心得]–圖解新制裁報選好股<四章>

[讀書心得]–圖解新制裁報選好股<四章>

看了雷大的推薦,覺得這真是本不錯的書
買完還去參加羅會計師的說明會,幽默的口吻也令大家獲益良多

第四章:IFRSs對財務報表分析的影響

  1. 可以從獲利、經營、償債、財務結構、現金流量分析五個面相來觀察。
  2. 財務結構的部份,著重在企業長期還錢的能力,所以要注意的就是負債的比率、長期資金(股東權益+長期負債)的比率。
  3. 償債能力是評估企業長、短期還款的能力,主要是看流動比(短期)、速動比(短期)及利息保障倍數(長期),對營建業來說,IFRSs認列收入方式改變之後,稅後純益會變少,利息保障倍數就會降低。
  4. 利息保障倍數除了評估長期還款能力外,其實也顯露了企業的獲利能力。
  5. 償債能力的數值大多都是帳面價值,雖有參考作用,但是企業最重要的還是創造現金的能力,所以現金流會是更重要的評估條件。
  6. 經營面主要是關心企業一個營業循環的時間長短,基本上收錢的天數越短,給錢的天數越長就對了。
  7. 獲利能力是評估企業最主要的核心,觀察ROE、ROA、EPS、P/E的變化。
  8. 杜邦公式:ROE=純益率x資產周轉率x財務槓桿,可以用來篩選企業長期投資的方法。
  9. 現金流量是要看企業帳面上的錢有沒有轉成現金,企業不管是資本支出、發放股利、追加存貨等活動,都必須用到現金,所以這個比帳面上的獲利要來得重要!!
  10. 在IFRSs下,要注意的是綜合損益表中其他損益(OCI)的部份,因為它不會影響EPS,只看EPS的話,不保證公司一定有賺到現金。
  11. 選股標的部分,可從四個面向著手,營收成長動能(YOY)要增加、本益比要合理、營業活動現金流(CFO)要是正數、自由現金流(FCF)最好都是正數;長期的話,再加入每年都要發現金股利。
  12. 可以先從「台灣50」跟「中100」下手,配息穩定,現金殖利率5%以上,ROE>15%、自由現金流長期為正、董監事持股比例高、週線月線糾結、股本<20億的看投信是否有買,股本大的就看外資。
  13. 這幾個指標來說,可以先看的是了解「企業獲利從何而來?」雖說有的時候企業獲利來自於業外或是轉投資,要去了解此收入是否為一次性獲利。
[讀書心得]–圖解新制裁報選好股<三章>

[讀書心得]–圖解新制裁報選好股<三章>

看了雷大的推薦,覺得這真是本不錯的書
買完還去參加羅會計師的說明會,幽默的口吻也令大家獲益良多

第三章:IFRSs新規定衝擊

  1. IFRSs取消了舊制需要查核的半年報,改為核閱制,必須等到年報才會進行比較深入的查核,這代表企業的誠信問題將會更加被重視。
  2. 企業的規模大小,哪一種對投資人有利?這很難去斷定;但是從財務報表的角度來看,重點都只有一個,那就是透明度夠不夠,而長期投資的比例,是拿來橫量透明度的一個重要指標。(財務報表最不透明的項目–長期股權投資解析)
  3. 長期投資是企業發展過程當中必然會存在的狀態,但長起投資的比重不可能無限度的擴張,因此在觀察財報時,若長期投資比例佔總資產比例過高的話,財報透明度就打折,若是大多數投資的公司都集中在40%~49.99%,且交叉持股狀況複雜的話,更有可能是故意操弄的,要特別留意。
  4. 長期投資不一定都是指轉投資到別家公司,但是比例過高或是激增的時候,一定要去閱讀財報附註揭露事項,確認長期投資的部位來自何處(如新巨,102年長期投資比例增加,來自於投資性性不動產淨額)。
  5. 資產負債表中「備供出售金融資產」項目,雖未實際產生損益(不會影響EPS),但若是所持有的金融資產有大額度的虧損,對企業本身會是一個未爆彈,所以這個部份也必須在附註揭露事項中,去細看一下當初的持有成本為多少。
  6. IFRSs對於金融資產部份,企業可自行決定哪些列入經常交易(會影響EPS),而哪些列入備供出售(不影響EPS),這對損益表有很大的操弄空間,所以不管怎麼樣,這個部份都要關心一下。
  7. 合併報表中的附註說明,或是母公司報表中的重要會計項目明細表,可以看到備供出售明細,裡面有記載取得成本與市價,可供分析。
  8. 遞延收入對企業來說,可以看作是預收現金服務,等到未來服務、紅利兌換之後,會轉為營收(但現金流不會增加),所以觀察遞延收入,可以作為未來營收動能的預估。
  9. IFRSs以透明度為主的概念,對營建業的營收產生很大的影響,以往在營收部份採用完工比例認列,新制改為交屋後才可認列收入,這樣也許可以遏止建商無限制一直蓋房子來創造假營收;同時建商也得顧及每個建案完工時程,避免有一年沒營收的窘境。
  10. 存貨包含原料、半成品與成品三個部份,存貨損益從以往的業外收支改到營業成本項目,會對毛利率造成影響;因此不可以單靠毛利率判斷企業優劣,還要以稅前盈益率來輔佐;或是剔除存貨損益的影響,重新計算毛利率。
  11. 資產重估的好處(增值),可以增加資產與股東權益,可以提升淨值,但是除非出售,不然雖然增加股東權益,但是ROE與ROA卻不一定會提升(因為沒有實際獲利)。
  12. 企業中若持有投資性不動產,代表企業當起包租公,或者是未來有可能出售此項資產。
  13. 財報中的商譽是代表在併購案中,企業支付的「交易價格」,這不代表被併購的企業真的值那個價錢,商譽越多只是代表企業花很多多餘的錢在併購,不表示該公司「備受信賴、值得投資」。
  14. 正常來說,併購企業是買對方總資產-總負債的淨值,也就是被併購企業的股東權益總額,而商譽就是企業經過重新鑑價之後哄抬出來的多餘價格。
  15. 在負債準備、或有負債與或有資產的處理上,賠錢的要寬鬆認定(通常會在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的業外支出中),而賺錢的要從嚴判斷;寬鬆認定虧損的好處在於,要是賠償比預期要來的少,對股價會有正面的幫助。
[讀書心得]–圖解新制裁報選好股<一、二章>

[讀書心得]–圖解新制裁報選好股<一、二章>

看了雷大的推薦,覺得這真是本不錯的書
買完還去參加羅會計師的說明會,幽默的口吻也令大家獲益良多

第一章:為何要懂IFRSs

  1. 採用合併報表的角度來呈現企業經營的成果,或許合併之後可以將企業所有的經營都綜合起來,但是仍有其他的問題,像是過多轉投資的公司,混在一起看之後,反而不容易分辨出轉投資的好壞。
  2. 轉投資認列的方式不一樣,讓公司操作財報的空間變大,也容易產生弊端。
  3. 針對百貨業、營建業來說,認列營收的方式不一樣,對財報的數字造成重大影響,營收數字會減少很多,不知情的人會以為公司出問題了。(當然,對很多轉投資有包含這兩種行業的公司,一樣會有很大的影響)
  4.  IFRSs賦予公司比較大的權變空間,像是「長期投資」、「利息費用與股利收入可改列為投資現金流(CFI)」、金融資產歸類等,可能更容易藏污納垢。

第二章:1+1=2? IFRSs主角登場—四大表的改變

  1. 「合併」絕對不是把子母公司所有的資產、負債、損益加起來,這樣講是不對的!!!
  2. 轉投資複雜的母公司,要特別留意「非控制權益」,這代表收益非屬母公司股東的部份,會稀釋掉母公司的收益(例如寶成);另外也要注意採取權益法認列的投資,這表示這類的公司沒有併到合併報表內,要是合併資產負債表中有「採用權益法之投資」,比例過高的話也是要小心。
  3. 可以從損益表中「企業獲利」、「子公司(持股50%以上)營收、獲利」與「相關企業(20%~50%)獲利」這三個因子來觀察企業的獲利狀況,惟前兩項,必須考量到非控制權益的比例高低,會否過度稀釋獲利。
  • 資產負債表
    1. IFRSs為忠實反應資產流動性,允許企業自行決定要將金融資產歸類為流動資產或非流動資產,除了會讓流動比的數字比較好看之外,也會影響損益表上的數據。
    2. 股東權益表上,有新增「非控制權益」項目,觀察時要注意此項目會稀釋掉母公司的獲利。
    3. 長期投資的危險在於,轉投資公司的資產負債狀況不管如何,都沒有在此報表揭露,所以當看到長期投資的比重高時,一定要注意。
  • 綜合損益表
    1. 單純看Yahoo股市整理的損益資料,並不是什麼好方法,因為過度簡化的數字結果,顯示不出損益表中隱藏的問題。
    2. 當看到營收創新高的時候,可別急著開心,萬一成本也隨之墊高,則獲利不一定會增加;比較好的方式,是觀察長時間營運成本的變化趨勢,若變動不大,營收創新高才有意義。
    3. 可以從營業費用細項,來看出公司的發展方向,同時也可以比較同行間的企業彼此的經營策略。
    4. 業外收支的部份,牽涉的是轉投資成效、匯兌收益與一次性獲利/損失,單看EPS數字,可能會忽略;要進一步去看企業為什麼賺/賠錢。
    5. 損益表中的「備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未實現損益」項目,不管損失或收益多少,對EPS都不會有影響,代表這項目不用認列,這給企業很大的操作空間,要是手中持有鉅額虧損的金融資產,會是很大的隱憂。
  • 現金流量表
    1. 資產負債表、損益表採應計制,常有權變情勢產生,容易受到操弄;相反的,現金流量表就比較不會有這樣的狀況產生,它的概念是「有現金的流進/流出,才可以編列」。
    2. 對現金流量表來說,現金流入不一定是好事(如借款、賣家產);現金流出也不一定是壞事(如擴廠)。
    3. 大部分企業的報表都很冗長,現金流量表可以從期初/期末金額看起,只要期末比較多,至少代表不管怎麼樣,錢都是有留下來;營業現金流、投資現金流、籌資現金流的話,可以從數目比較大的項目來看。
    4. 營業現金流中,先關注折舊、應收/應付、存貨與權益法損益這幾個金額比較大的項目;投資現金流則關注是否有處分/增加長期投資,或處分/購置固定資產;而籌資現金流的話,要留意長短期借款的增減、是否有增資、發放現金股利。
    5. 權益法損益的項目對現金流量來說,利益是減項,損失是加項,因為那只是帳面上的增減而已。
    6. 根據上述幾點,要知道企業營收創新高的背後,不一定有現金的流入,因此當再看到媒體上「營收創新高」的關鍵字時,要先看看近幾期的現金流量變化,再來評斷是不是真的有拿到錢啊!!
  • 權益變動表
    1. 對散戶來說,權益變動表的重要性比較不大,表的重要性比較不大,原則上一樣是關心各項目期初/期末金額的變化,若有較大的差異,可以再看細項,來探討原因。
    2. 對於本業虧損的部份,可以從權益變動表中看出,企業是不是有利用之前賺來的公積金填補虧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