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筆記]11/21我的紅酒初體驗之波爾多的中級酒莊

[筆記]11/21我的紅酒初體驗之波爾多的中級酒莊

什麼叫「中級酒莊」?
按照T大的說法,中級酒莊就是那些「不高級但也不低級的酒莊」
哈哈~這是什麼樣的講法???
今天除了講中級酒莊,也提到著名雜誌Wine Spectator是怎麼評分的
還有薄酒萊的起源

中級酒莊(Cru Bourgeois)出現於15世紀
在15世紀前,法國的土地全部由貴族及教會所擁有
但在15世紀時,波爾多的中產或資產階級(Bourgois)
包括資本家,商人和政府官員等獲准向貴族地主購買土地
一般民眾也把這批人所購買的酒莊稱為中產階級酒莊(Cru Bourgeois)有別於世襲貴族所擁有的莊園

原本中級酒莊跟級數酒莊一樣,是有等級之分的
不過2010年之後,就取消了,只有Cru Bourgeois一個等級
導致很多好酒莊就退出了(其實有更多的好酒莊都沒有加入)
多少年來,中級酒莊被誤為是次級酒,酒質再好也始終抬不起售價
但真正「中級」指的只是以前酒莊主人的身份階級而已

酒評家Jancis Robinson說:
「大部分優秀的中級酒莊葡萄酒會帶有Haut-Médoc的字樣
意味著它們是產自海拔高一點,有更多碎石,土壤的排水性更為優良的梅鐸南部
這些葡萄酒的成本跟那些一級、二級、三級、四級、五級酒莊的出品幾乎差不多
但後者的價格確實是它的好多倍。」
這表示在有限的預算下,中級酒莊會是個C/P值高的選擇

2010年(評2008年的酒)共入選243家
2011年(評2009年的酒)共入選246家
2012年(評2010年的酒)共入選260家
可以到www.medoc-wines.com這個網站,找到中級酒莊的評價

20141121_wine
說到這兒就先來分享一下今天喝到的酒
很幸運,除了 Chateau Sociando-Mallet 2005我沒喝過外,另外三支都有嘗過
■前年的中級酒莊大賽總冠軍:Chateau Poitvine 2009
剛開瓶時,味道略澀,單寧厚重;酒醒之後可以品嚐到果香,有梅子的香氣,我相當喜歡
■去年的中級酒莊大賽總冠軍:Chateau Muret 2010
具有淡淡的水果香,酒體厚實,很純粹的紅酒,喝起來也是很棒
■今年的中級酒莊大賽總冠軍:Chateau Labadie 2011
相較之下,就沒有另外三支討喜,這多少有受到年份的影響,畢竟2011年不是好年份,煙薰味比較重,還有醋栗味,喝起來略苦
■中級酒莊之王:Chateau Sociando-Mallet 2005
果香味很明顯,感覺上相當甜美、滑順,不愧是T大推薦的中級酒莊之王

另外T大也有分享他心目中的優秀中級酒莊:

Chateau Sociando-Mallet Haut-Medoc
Chateau Labegorce Zede Margaux
Chateau Siran Margaux
Chateau Larruau Margaux
Château d’Angludet Margaux
Château de Monbrison Margaux
Château La Tour de Mons Margaux
Chateau Potensac Medoc
Chateau Chasse-Spleen Moulis-en-Medoc
Chateau Poujeaux Moulis-en-Medoc
Chateau Colombier-Monpelou Pauillac
Chateau Pibran Pauillac
Chateau Meyney Saint-Estephe
Chateau Haut-Marbuzet Saint-Estephe
Chateau Ormes de Pez (Les) Saint-Estephe
Chateau Pez (de) Saint-Estephe
Chateau Phelan Segur Saint-Estephe
Château Lalande-Borie Saint-Julien

1998中級酒裝比賽圖
2011_cru bourgeois
2012_cru bourgeois
2013_cru bourgeois
2014_cru bourgeois


接下來聊聊著名雜誌Wine Spectator每年的「WS百大」是怎麼評比出來的?
WS百大主要的評比重點有5個:

  1. Quality:就是依據雜誌當除對這瓶酒的評分
  2. Value:價格也是個考量,不可以太貴
  3. Availability:易得性,不只要便宜,還要在「美國」容易買到
  4. X-Factor:未知的「X」因素,這個就是主觀的評比了,只要編輯覺得喜歡就可以加分

 

基於以上4點,在台灣依照這個名單買酒就有點怪怪的,撇開X-Factor先不說
光是Value與Availability這兩點來看,都是強調在美國要好買且便宜
不過同樣的酒到了台灣就不一定便宜了,甚至於還會因為獲選WS百大而被哄抬
這樣就喪失了WS百大的精神啦~~

另外WS百大,名列前茅者,有的時候分數也不一定高
而是因為便宜而排名較前面,甚至有些是因為X-Factor的關係而排到前面
所以這份名單也不能單看名次來決定酒的好壞
這是要注意的地方

最後還有空談一下薄酒萊(維基百科)
薄酒萊葡萄酒是生產於法國勃艮第南部薄酒萊(Beaujolais)地區之葡萄酒種類
這個產區同時生產陳年葡萄酒,以及我們常聽到的薄酒萊新酒
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新酒是屬於未經過橡木桶封陳、單寧度低的產品
製造出來後不能久放,因此非常強調當年的產酒當年飲用
當初製作的目的,是為了可以快喝,主要就是用在Party上

至於為什麼這麼出名?主要是因為特殊的行銷手段
規定在每年11月的第三個星期四當天,將當年9月11日之後才能下桶開始釀造
並在10月初製作完成的葡萄酒桶打開,開始暢飲
為了達到全球同步上市,甚至出動直升機把酒送到紐約
引起話題,才吸引大家注意

所以簡單的說,我們常聽到的薄酒萊,就是指薄酒萊地區那些非經正規紅酒釀造的新酒
事實上,薄酒萊地區也是有產正常的陳年紅酒

 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