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書筆記-最高學習法

讀書筆記-最高學習法

最高學習法:12個改變你如何思考、學習與記憶的核心關鍵–博客來
線上筆記:Notion
作者:傑里德.庫尼.霍維斯
譯者:陳錦慧
出版社:大田

最初看這本書,是因為要開始準備自己的塔羅牌課程,或許可以藉由這本書所體供的建議來改進自己的課程設計,書中同時提供教學與學習兩種角度,來探討每個會影響學習記憶的元素,書中的每個章節安排都有其邏輯,前一個章節提到的重點,都可以在下一個章節中使用到

除了書中所提及的知識外,書本身的設計也是很有趣,第三章的空間,為了讓讀者理解空間安排的重要,內容設計變得很難以預測,讓讀者實際體驗到作者想表達的東西,第一次看書需要翻來翻去,也是很有趣的經驗;另外書中也採用不少實例與測試,依照過去一貫的方式來解答,果真都落入作者的陷阱,更凸顯出以往學習時的盲點

從書裡面得到幾個重要的概念,這是往後需要刻意去練習的:

  1. 無法一邊閱讀一邊聽講:這個主要是處理自己在學習時的筆記問題,以往就是習慣在聽講的當下盡可能寫下逐字稿,但是會有「忘記聽講」跟「反射性的抄寫無助於記憶」這兩個問題,必須強迫自己專心聽取內容,記錄關鍵字即可
  2. 回想的重要性:其實會想寫下逐字稿的重點是因為怕之後忘記當初究竟聽到什麼,在看完這本書之後,要避免忘記的內容,最有效的方式其實是在開始接觸後,必須再短時間內有回想(提取)的機會,也就是說,必須再聽講後沒多久,藉由自己記錄下的關鍵字,透過回想的方式來整理出自己得到什麼
  3. 產生關聯比較容易記憶:這個東西有點像電視廣告常講的〈右腦圖像式英文學習〉,當然廣告中右腦學習之類的說法是騙人的,但是透過聯想來記憶一連串不相關的名詞的確行得通,利用書中介紹的方式稍微練習一下,果然可以把不相關的名詞記憶的比較長時間,只不過還不知道這樣的方式對於自己的閱讀有什麼樣的幫助就是

閱讀前「情境/環境」與「多工能力」這兩個章節的時候,有在思考一件事情,就是工作中的SOP與了解前因後果採取行動這兩者間的差異是什麼?在自己的工作上,每個動作都是製程中的檢查關卡,用單純建立SOP的方式來設定檢查項目,在實際操作上反而感覺員工變得呆滯且不易變通,甚至也不知道自己所執行的動作意義為何,看來不是什麼性質的作業都可以設立嚴謹的SOP規範,反而是用檢查表的方式可能比較好一點


基於讀這本書是想把裡面所講的東西運用在塔羅牌的教課上,所以最後統整一下這本書帶給我的一些未來實際應用的靈感,分成學習與教學兩個角度來看

針對學習:

文本與口語:學習的當下,「聽懂」會比「做筆記」要來得重要,可能要學習的是怎麼把聽講時的關鍵字記下來,再用事後回想的方式來整理筆記,記逐字稿的方式只會讓自己分心,忘記講者的內容

圖像與口語:透過圖片、表格的學習來簡化繁瑣的文字敘述

空間:網路文章、電子媒介等相關數位資料,很難對大腦產生記憶刺激,必須要自己重新整理才可以,至少也要自己彙整成一篇總覽來方便查閱

情境/狀態:知道最終使用情境的話,是可以採取擬真練習,創造情境依賴讓技能方便發揮,如果技能會應用在各種情況下,則應該避免處在固定環境下練習,至於狀態依賴,對學習新知識來說感覺上好像不是很好,所以要避免在學習的時候搭配提神飲料、尼古丁等提升自己狀態的東西,而音樂則是要看會不會讓自己分心,會分心的就不行

多工能力:重點就是「你不可能多工!!」,唯一對你有幫助的事情就是專注;不要一下子就豎立太遠的目標,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容易分心,把任務拆成多個小目標,有助於集中精力來達成

交錯:實際運用時很難預測未來性的技能,需要交錯練習來提升臨場反應,例如提案報告之類的活動,能夠先模擬出各式不同的狀況的應對方式,而針對那些「已經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」的活動,反而適合刻意練習,把每個動作與動作間的聯繫都打磨到可以內化為身體的一部分

錯誤:要能夠用開放的心態來面對所有的資訊,要記住心智模型並非不可更動,「接收→驗證→修正」這樣的順序才會讓自己進步

回想:閱讀中畫重點、貼標籤、折書頁、重點摘要等行為,都無助於把知識內化成長期記憶,要學就要用,不斷提取大腦內的記憶才能有機會把學到的東西內化,運用回想的方式讓學習的記憶產生聯想

促發:凡是有人想把某些知識塞進你大腦,都要去留意其背後隱藏的意圖

故事:看似不相關的東西,用故事讓其產生連結,可以有比較久的記憶,這有點像是速記的概念;在學習中實際去操作,每段操作過程都可以化做故事存放在大腦中

壓力:可能要拋棄「學完所有後再應用」的想法,有的時候先付諸實行,且做且改

分散:吸收新的訊息之後,不要過太久才去回想它,這樣會忘的太多,以至於記憶太渺茫,如果是透過數位教材的學習,不要在短時間內接收太多訊息,這樣沒有反芻思考與整理的機會,也不利於記憶


針對塔羅牌教學:

文本與口語:教學上,重點應該是「想辦法讓人家聽你講什麼」,所以輔助教材不應該宣賓奪主

圖像與口語:一張圖片可以包含千言萬語,也可以減少誤會,還可以引發聯想;在塔羅牌的課程安排上,或許可以把重點放在圖片涵意的講解上

空間:講義上的配置安排固定,有助於閱讀者快速攫取想要的資訊

情境/狀態:情境條件不只是指特定的環境,針對某個物件有特定的顏色、排版、週邊搭配也都算是,所以有特別想要讓人記住的東西可以用這種方式(例如公司LOGO),而教授的時候必須考量最終的應用狀況來調整情境,至於狀態依賴則要避開

多工能力:教材上要避開讓學員分心的可能,電腦、手機等輔助性教材也要斟酌使用,它們帶來的分心能力可能比輔助能力要高得多

交錯:有提到要先熟練單一技能再交錯才有用,套用到塔羅牌的課程中,單一技能應該是指「每張牌的牌義」,所以在把牌義都教完以前,適合在課程中穿插實際占卜嗎?這個問題經過思考後,覺得還是可以,不過應該是要固定在課程前或課程後,讓其與牌義教授有明顯的斷點區隔,加入實際占卜的意義在於提供學員回憶牌義的故事題材,同時也有機會讓學員提取之前學到的牌義,而面對尚未學習到的牌義,一樣可以做為未來教導時的故事題材

錯誤:站在塔羅牌教導的角度,多數的學員應該比較少有相關的知識,因此要誘發在塔羅知識他們感到錯誤從而修正的機會應該比較少,但是有一些對於塔羅牌、神祕學的刻板印象,倒是有機會導正,像是「塔羅牌的適用範疇?」「要不要養牌?」這類的問題

回想:為了讓學習者能夠把東西記住,在學習時要刻意加入「提取」的環節,所以在課程中安排實際占卜,藉此提昇學員有機會去提取之前上過的牌義

促發:在塔羅牌第一堂課的安排中,就去破除許多一般人對於塔羅牌的既定概念,破除以往接觸的錯誤概念所帶來的促發效果,同時建立出新的塔羅牌第一印象

故事:在教授的過程中穿插與主題有關的故事、案例,故事的重點在於引起共鳴,讓聽者感同身受、身歷其境,這樣有助於留下深刻的印象

壓力:要有意識的去逼迫學員實際運用,鼓勵他們別因為尚未熟練牌義而感到害怕,傳遞實際占卜也是很重要的學習過程,同時也有利於將學習到的牌義記在腦海中

分散: 課程設計上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塞入太大量的資訊,原本的課程設計主旨是「學後可以替自己占卜」,基於這樣的考量,在課程中給予的知識量可能有點過多,導致學習基礎技能的時間拉太長,影響到實際應用的環節,往後應該思考再把課拆成初級與進階

Comments are closed.